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> 心情故事

【心情故事】永远的兄弟

作者:诸葛不亮 发布时间:2008-12-26 人气指数:


  《投名状》的主题是媒体所津津乐道的兄弟情义吗?从头至尾,我只看到对兄弟之伦的反讽和解构。譬如“纳投名状”这行为,并非源自兄弟之情水乳交融般的投契,而是众人的不得已而为之:死人堆里逃生的清廷将领庞青云要带小村的山贼投效官军,有人跳出来质疑他藏有私心,于是众人纳投名状,结为兄弟,相约生死共。这相当于立契约,基点是众人的趋利避害之心,内容是有饭一起吃、权益均分,只可惜保障契约效力的不是法治国家的法律,而是终日不见阳光的良心,而后者极富变数,所以该契约的品质并不稳健,从订立之时就埋下了崩解的引子。

  据我了解,目前公映的《投名状》略有删节,其一即三兄弟结义时的一组镜头。看过《水浒传》的朋友都知道,林冲被逼上梁山,正值小肚鸡肠的王伦当政,怕林教头夺权,便出了个难题,让他下山随便杀个人,以头纳献,表示做强盗而不反悔的决心,是为缴“投名状”。据说它还有一重含义,就是除兄弟外,余人皆可杀,这本是《投名状》的要义。

  做此剖解,并非要捅公映版的伤口,而是要引出我的立论:连一个无辜的人都可以杀,还有什么人不能杀?当杀人简单至如臂使指,杀人不再需要光明正当的理由,兄弟之情还能否成为制止杀戮的挡箭牌?谁能够保证,锋的下一次指向必定不是结义兄弟的咽喉或心脏?

  而在黑泽明与希区柯克的电影里,杀一个人却是如此艰难,艰难到令观众都不忍观看下去,这也是一种对待生命的态度———视如草芥,还是珍若至爱。《投名状》则不然。兄弟之情,在一开始纳投名状那一刀击刺之时,就已被摧毁。

  身怀利器,杀心四起。《投名状》的历史背景虽然是19世纪的清代中国,实质上却可以概括为霍布斯的“自然状态”———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阶段。此间运行的权力逻辑很简单:杀人或被杀,端在于你有没有一击致命的利器。你可从各个层面构想“利器”的形状,而在我看来,《投名状》展现的最大利器,就是权力。不过,看完电影,我们至少晓得了一个简单的事理,就是兄弟之情、同志之爱,都绝不可作为约束权力者之手脚的律令。

  兄弟的情谊是谁也不能代替的,是谁也阻挡不了的。兄弟情是经过磨练,经过考验才得以实现的。所以兄弟之间有什么样的不开心,不愉快。都该去谅解他,不能去责备他。兄弟,永远的兄弟。



以上文字为玩家个人游戏心得,不代表官方意见